发布时间:2020-07-09 22:33
作者:刘璐(“食育”推动计划项目负责人)
这两天一口气读完了《三重专注力》,蛮吸引我的是其推荐语: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。为了符合时代加了互联网的噱头,其实应该是人人都需要的三个能力。 这本书是由《第五项修炼》的作者彼得·圣吉,一位管理学大师,学习型组织之父和《情商》作者丹尼尔·戈尔曼,社交与情绪学习运动的发起者,共同编著的一本有关于教育的书籍,书中还有中国教育界泰斗级人物顾明远教授与作者探讨教育的内容。值得每一位教育者阅读。
自从做了食育以后我非常关注教育的动态,对于现有教育的模式有些许不满可能是大多数教育者的态度。毕竟时代在变迁,而教育还处于200年前所创立的模式,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是把人培养成为听话的工人,而智能时代,我们再像流水线一样培养人确实是落后的,在这件事情上全球的教育都处在一个改革期,就要看谁能够找准方向大胆向前了。我也非常期待教育变革,我希望自己不是一个吃瓜群众,而是参与者和创造者,这就是我希望能够探寻创新教育模式和食育的原因。
言归正传说说《三重专注力》都包括什么?
——自我认知
关注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健康,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不分伯仲、相互影响的。而身体健康中饮食是基础,我在做食育及饮食科普的时候经常会讲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的推荐值,或是提到一些营养学的科学数据,但不得不说营养学的发展还是比较晚的,对于食物的了解一定有不尽然的地方。大数据的指导是方向,按照这个方向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自己,了解自己健康状态,关注体重,青少年儿童还要关注身高等的变化。还包括情绪、身体状态等等,从而来学会维护自身的健康。当然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了解食物,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关注自身以外的事,但其实不然,人类的营养唯一来源是饮食,我们不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就能健康成长,所以我们越了解食物和自身的状态,健康才越能得以保证。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自己。这便是自我认知中食育的重要所在,而健康的饮食应该如何做,我们缺少这部分学习。
我们现在多数的健康问题来自于吃多了,而不是吃不饱。食物的多元化和易获取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诱导了味觉的贪婪,现代人吃饭很多时候不是因为饿,而是因为馋。去年我们带队去日本参访,吃了他们的校餐后大家纷纷表示吃不饱,其实吃不饱才是正确的饮食观念,我们常说7、8分饱,就是吃不饱的意思。但是我们多数人,总觉得吃饱才有幸福感、安全感,这是错误的,需要有意识的自我控制。
关于自我控制中的训练,作者提到的是棉花糖的事例,但是我认为在烹饪过程中这样的培养无处不在,烹饪是一个把食材变成菜的过程,这个过程中需要专注和等待。而这种专注和等待完全来自于必然,而不是人为所致,烹饪过程中会碰到刀、火、电,需要注意安全,所以必须要做到专注。食物在调料、烹煮的过程中需要时间才能成熟,需要等待,这些非人为的影响,是可以真正让孩子们手、脑、心并用,得到现实性的自我控制。
我们活在一个大系统之中,从饮食上我们单单考虑自身的健康是不对的,我们还要考虑这个大系统的健康,所以去年《柳叶刀—EAT》中提到2050年地球人口超过100亿,地球从未养活过这么多人,并且随着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,耕地减少,人类在这一时期物资匮乏下所面临的的危机是难以想象的,而你我是有望活到这一天的人,我们明明知道这一切,但是我们如此无能为力,我们的不安与惶恐甚至难以与孩子说明。但我们可能忘了他们也是这其中的一份子,他们应该客观的了解未来所面临的困难,他们也许比我们更有办法。
其实说到食育中人与人、人与他人、人与自然的关系,我最初听到是去年在食育实训班我非常尊敬的禹明善老师提到的,当时如当头棒喝。一直在思考这个逻辑是否在教育上有被证实其价值呢?所以遇见这本书就没有迟疑的一口气读完了。
生命很奇妙的地方就在于你想弄明白的事情,总会有机会。感谢那些推我步步向前的你们,或人或事都值得感激。期待与不同领域的伙伴共同探讨食育。